服務熱線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成門外大街22號1幢8層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筆者曾問朋友:
你們是喜歡看言情小說,聽爆笑段子,還是喜歡讀莎士比亞?
不少人立馬選擇了前兩者。
再問:如果選一個留給孩子呢?
幾乎所有人又選擇了莎士比亞。
回到生活中,花1周啃完1本名著、跑步半年瘦了10斤……是快樂;刷視頻、打游戲、吃夜宵、買買買……也是快樂。你又會選哪種?
有人問:都是快樂,有何區(qū)別?
區(qū)別可大了。上升到科學層面,它們作用于人體的兩種激素截然不同:
看個搞笑視頻,大腦立刻分泌多巴胺,但這種爽感轉瞬即逝;而更高級的快樂則源自內啡肽。
它需要我們克服本能、不斷向上,才能享受到更持久、踏實的愉悅。
有句話說的好:少年只知多巴胺,中年才懂內啡肽。
追求哪種快樂,不僅決定了生活質量,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。
你有沒有這種經歷?
睡前打算刷十分鐘視頻,一晃倆小時過去了;
本想早起跑步,鬧鐘響后又決定下次再說;
下決心減肥,可一點外賣燒烤必不可少。
這就像心理學上的“嗑瓜子效應”,一旦拿起第一顆,就忍不住吃第二、第三顆,直到口干舌燥、心煩意亂。
我們總是一邊在觸手可及的爽感里無法自拔,一邊又對自己的墮落痛心疾首,日益迷茫。
硅谷多巴胺實驗室創(chuàng)始人布朗曾做過一個實驗。
他把神經科學理論應用到代碼中,比如適時的點贊、虛擬的貨幣等獎賞機制。
然后根據大數據算法,成功讓人一直停留在喜歡的娛樂里。
現如今這個發(fā)達的網絡世界中,人很難抗拒這種低級快樂的誘惑。
你想學習,各種熱劇、信息推送層出不窮;你想減肥,美食主播輪番引誘你。
這就好像有個熟知你的損友,總能踩準你的喜好,讓你當下快樂了,事后卻后悔莫及。
而比起多巴胺的“先甜后苦”,內啡肽則是“先苦后甜”。
無論刮風下雨,短跑不停,幾個月后小肚腩不見了,人也年輕了;關掉游戲,打開書本,報個課程,一年下來思維活躍了,心也不慌了。
當時覺得很難熬的事,回頭望去都成了值得的經歷,幫你塑造成了更好的自己。
所以說,多巴胺屬于瞬間心動,是快樂陷阱,而內啡肽是長久美好,是快樂源泉。
一位資深網友,說過一段醍醐灌頂的話:
人在天賦上差距并不大,但最終的成就卻相去甚遠。除了境遇、運氣等,最根本在于有些人走在了追求多巴胺的路上,而有些人卻選擇了內啡肽。
把時間消耗在低級娛樂上,一年到頭不是活了365天,更像是活了1天,重復了364遍。
微博上,有人分享說自己畢業(yè)后找了份很清閑的工作,每天朝九晚五。
一下班就開始玩手游,一局接著一局,癮上來時,甚至編瞎話請假也要打,結果實習期沒過就被同齡人PK掉。
可失業(yè)后,他仍無法擺脫游戲的誘惑,一邊啃老,一邊在虛擬世界中尋求刺激。
轉眼一年過去了,當他得知一起入行的同事早已升職加薪時倍感失落,在網上大吐苦水:“我是不是廢了?太厭惡現在的自己了?!?/span>
多巴胺快樂就是一個“爽”字,不需要任何努力,去享受就完事。
可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,你預支的滿足,都需要加倍的痛苦來償還。
媒體人古典曾分享過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經歷。
當時他已經有份輕松且高薪的工作,卻時常在安逸中感到不安。
怕被這種舒適生活“捧殺”的他,決心辭職下海主動受虐。
遇見難搞的甲方,通宵熬夜修改方案;不熟悉的領域,放低身段從頭學起。
盡管吃盡閉門羹,受盡為難,他還是一一扛過,成了知名商業(yè)教練。
如今,他在擅長的領域活得忙碌且快樂。
平坦大道好走,爬坡小路難行,但選擇后者,你才有機會去山頂見識更美的風景。
就像亞里士多德講的:
在追求快樂上,和動物相比,人追求的快樂應該更高級和偉大。
多巴胺快樂門檻極低,輕易走進去,只會落入欲望的泥潭。
內啡肽快樂門檻看似很高,但你一步一步爬上去,卻能收獲安定的內心、更好的自己。
因為只有經過刻苦努力獲取的快樂,才能讓人不怕失去、心安理得。
《欲罷不能》一書曾列舉了人會上癮的因素:
誘人的目標、積極的反饋、未解決的緊張感等。
比如只要朋友圈發(fā)幾張精修圖,就能在點贊中感受到外界友好的反饋;
工作壓力太大了,但通宵追劇就能暫時忘憂。
但用多巴胺快樂麻痹自己,只會讓我們日復一日,不再努力,還要忍受內心的焦慮。
想要轉換到內啡肽的賽道上,你需要極致的自律與可實操的方法。
1: 計劃性地忙起來,用微習慣獲取內啡肽
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偷懶,當誘惑來臨,潛意識會誘導你沉迷于低級娛樂。
明白這一點,就不能一刀切式地拒絕多巴胺,而是要刻意練習用一個個微習慣獲取內啡肽。
比如,玩1小時手機,起來做30分鐘瑜伽;打兩把游戲,去健身房擼擼鐵。
用計劃性的忙碌逐步替代無目的性的沉迷,就會不斷獲得更多的內啡肽。
2: 人為增加獲取爽感的成本:
前幾天和朋友聊天,她說她為了不刷視頻,把相關app全刪了。
起初渾身難受不自在,后來她干脆手機一丟,干家務、做運動、讀書。
這種人為地增加獲取爽感的成本,反而讓她收獲了滿滿的高級快樂。
正所謂不舍不得,斷了多巴胺的后路,自然能踏上追求內啡肽的道路。
3: 克制欲望,生活越簡單越快樂
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。在籠子里掛盞燈,燈一亮就給猴子喝果汁。
重復多次后,猴子們沒心思干別的,整天盼著亮燈??礋袅亮?,又希望果汁能多給一點,結果果汁毫無增加,猴子們在失望中變得煩躁難安。
欲望操縱下的快樂,最終會成為一種折磨。
以為有人曾說:
我們往往進入這樣一個怪圈:總以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東西,就會安定、滿足了。
可真得到之后卻覺得不過如此,更大的欲望立刻接踵而來,人也越來越累。
真正的快樂,絕不是被欲望控制的低級消遣,而是更高級的享受。
回到開頭的問題,磚家是怎么選的呢?
他說:所有的爽都是瞬間的東西,人類真實的快樂是恒久的努力。
刷視頻、熬夜是很開心,但你為什么在這種開心中越來越恐慌?
相反地,當你明明不想動,還堅持去健身;明明很累,還爬起來去學習;明明想躺平,還堅持把工作干好,卻能感受一種心安的快樂。
低級快樂如璀璨煙花,短絢即散;高級快樂如靜水深流,滄笙踏歌。
當你學會遠離多巴胺,靠近內啡肽,相信紅色壹號,你會感受到脫胎換骨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