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十二。
服務熱線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成門外大街22號1幢8層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公元978年七夕,星河燦爛,笙樂繚繞。
汴京城一處幽閉的居所內(nèi),舞妓步態(tài)翩翩,引得眾人拍手叫好。
而有位男子眉頭不展,無心去看這一切。
他不停地喝著酒,一聲嘆息過后,他提筆濡墨,寫下一首《虞美人》。
春花秋月何時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
寫完后,他命歌妓演唱此詞。
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大怒。
見他如此思念故國,太宗派人給他送去一杯含有牽機藥的毒酒。
他不甘地一飲而盡,離開了人世。
這個因詞絕命的才子,是南唐后主李煜。
李煜是個藝術全才,音詞書畫樣樣精通,其中詞的成就最高,被后世稱為“千古詞帝”。
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贊道:“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,感慨遂深,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?!?/span>
一個春天,李煜在夜里漫步,聽到女子打秋千的嬉笑聲寫下《蝶戀花》。
遙夜亭皋閑信步,才過清明,漸覺傷春暮。數(shù)點雨聲風約住,朦朧淡月云來去。
桃杏依稀香暗度。誰秋千,笑里輕輕語?一寸相思千萬緒,人間沒個安排處。
清代沈謙說: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、“云破月來花弄影”,俱不及“數(shù)點雨聲風約住,朦朧淡月云來去”。
那是一個春夜,零碎的雨聲被風止住,月亮若隱若現(xiàn)。
李煜睡不著,在亭臺漫步。
此時清明節(jié)剛過,李煜感覺到春天將逝,不禁有些傷感。
他漫無目的地走著,忽然聽到女子打秋千的笑聲。
這笑聲清脆悅耳,在他心間撩撥起陣陣漣漪。
“誰秋千,笑里輕輕語”不知在園內(nèi)蕩著秋千,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?
他心中有萬千思念,而遼闊的天地竟沒有一處可以安放這些愁緒。
“誰秋千,笑里輕輕語”短短八字就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生動的畫卷。
李煜夜間聽到了女子玩秋千的嬉笑聲。
這笑聲宛若鶯鳴,不斷地撩動著他的心弦。
他既欣喜不已,又十分好奇女子的身份。
多年后,蘇軾由這句詞仿寫了一句,竟不輸李煜。
他寫道:“墻里秋千墻外道,墻外行人,墻里佳人笑?!?/span>
這句詞出自蘇軾的《蝶戀花 · 春景》:
花褪殘紅青杏小,燕子飛時,綠水人家繞。枝上柳綿吹又少。天涯何處無芳草。
墻里秋千墻外道,墻外行人,墻里佳人笑。笑漸不聞聲漸悄。多情卻被無情惱。
暮春之時,花朵凋零,樹上長出了小巧的青杏。
燕子飛過遼闊的天空;綠水環(huán)繞著寧靜的村莊。
枝頭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,但別擔心,處處都是青綠的芳草。
墻外是一條小道,墻里傳來少女蕩秋千的笑聲。
這清靈悅耳的笑聲不禁讓行人駐足聆聽。
漸漸地,少女的笑聲消失了。
行人悵然若失,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傷害。
他只能聽到佳人的聲音,卻不能見佳人的模樣,并且佳人也不知道有個男子在為她苦惱。
“墻里秋千墻外道,墻外行人,墻里佳人笑”此句讀起來錯落有致,耐人尋味。
蘇軾只寫秋千和佳人的笑聲,這種含而不露讓行人心癢難耐,也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。
“多情卻被無情惱”蘇軾沒有明言行人在苦惱什么。
也許是佳人勾起了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,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隱喻,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思索。
這首詞是蘇軾的婉約詞,清新中蘊含哀怨,婉麗中透露出憂傷。
清代王士禎說:“'枝上柳綿',恐屯田緣情綺靡,未必能過。孰謂坡但解作'大江東去'耶?”
他說,“枝上柳綿吹又少”,柳永未必能超越,誰說蘇軾只會寫“大江東去”呢?
關于這首詞還有一個故事。
公元1094年,蘇軾被貶惠州,煩悶不已。
為了排解蘇軾的愁悶,朝云經(jīng)常演唱此詞。
但奇怪的是,每次唱到“枝上柳綿吹又少”時,朝云就不勝悲傷,泫然淚下。
蘇軾擦拭著她的眼淚,問:“你為何哭泣?”
朝云說:“我不能唱完的句子,就是天涯何處無芳草?!?/span>
她一唱這兩句,就想到蘇軾仕途失意,于是淚如雨下,不能自已。
敏銳的蘇軾察覺到了她的心意,打趣道:“我正在悲秋,而你就開始傷春了。”
他知道,朝云是感同在心,不忍他被貶。
朝云去世后,蘇軾“終生不復聽此詞”。
李煜與蘇軾。
一個是千古詞帝,一個是宋詞大家。
李煜的《蝶戀花》用字精妙。
李煜見春風吹來,稀疏的雨聲止住。
寫道:“數(shù)點雨聲風約住”。
這個“約”字生動地寫出了雨被風攔住的情景。
整首詞意境深婉,信手拈之,卻情真意切,有“疏而能深,淡而能遠”的藝術風格。
而蘇軾的《蝶戀花 · 春景》寫自己對春光流逝的嘆息,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慨嘆。
于清新中蘊涵哀怨,于傷感中又含有情理。
他的“天涯何處無芳草”安慰了無數(shù)失意的人。
那么你喜歡哪一首呢》
歡迎大家在評論區(qū)留言。
今天是2024年4月20日,
三月十二。
“好雨知時節(jié),當春乃發(fā)生?!?/span>
或許,
一場恰逢其時的好雨,
就是恰好在這個萬物生長、萌芽之時,
不請自來,欣然而至吧?
在與自然物候的迎來送往之間,
人們愈發(fā)珍惜“天人共好”的絢麗陽春,
自此,谷雨三候也隨風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