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格爾有句名言:“從本質上來講,中國是沒有歷史的,它只是不斷重復著王朝的覆滅更迭,其中沒有任何進步?!边@句話一針見血,直指中國帝制時代的殘酷本質。
但這句話卻只說對了一半,因為黑格爾只看到了自秦以后到晚清之前的中國歷史,這一歷史時期處于兩次劇變之間漫長的穩(wěn)定期,他并沒有看到秦以前更古老的中國,更沒有機會看到晚清之后的中國。
漫長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中,能稱之為“變局”的時代有很多,但真正能稱之為“劇變”的時代,一定是能夠重塑文明的本質,改寫文明的方向的時代,這樣的時代我們可以稱之為“文明的新生”。在數千年中國歷史中,就有五次這樣的劇變,至今仍影響著我們今日的文明與命運前途。
-1-
王國維曾說:“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,莫劇于殷、周之際?!蔽覀儾坏貌怀姓J,現(xiàn)代中國的一切,幾乎都肇始于殷周之變時代。我們的政治制度、文化觀念、道德倫理,都奠基于西周時期——中華中央集權與大一統(tǒng)的政制特征早在西周就已體現(xiàn),我們的天下觀、君臣觀、宗族觀、道德觀、儒家禮樂文化與倫理等,均在西周就已成型,并一脈傳承3000余年,直至今日仍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之中。可以說,西周是現(xiàn)代中國真正的源頭,殷周之變塑造了華夏文明的新生,讓我們與周建立以前的歷史徹底分野開來。正如李碩在《翦商: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》一書中所說:“周滅商后,跨越兩千年的華夏舊文明戛然而止,取代它的,是周公營造的新華夏文明。這是一種過于早熟的世俗文明,一直持續(xù)到今日?!?/strong>
-2-
從周至秦,中國從封建走向帝制,中央集權與大一統(tǒng)成了漫長兩千余年最顯著的政治特征。帝制形成之前,先秦百家爭鳴,其中儒法之爭是其主線;帝制確立之后,儒法之爭仍延續(xù)了兩千余年——思想上獨尊儒術,國家統(tǒng)治卻盡是法家之術,以至于“外儒內法”“霸王道雜之”成了討論中國帝制時代繞不開的詞匯。這就是趙鼎新在其經典著作《東周戰(zhàn)爭與儒法國家的誕生》中所講到的“儒法國家”。儒法國家與帝制時代確立后,中國歷史進入了黑格爾口中“漫長的停滯狀態(tài)”。這一歷史時期太過漫長,歷史烙印太過深入,以至于我們在21世紀的現(xiàn)代社會,仍然擺脫不掉周秦之變帶來的文明烙印,而這也成了中國現(xiàn)代轉型中最大的一個障礙。
-3-
1840年以來的晚清劇變,是又一次華夏文明的新生,但這次文明新生的因素來自遙遠的西方,而非中國內部。對于這段歷史的解釋,革命史觀聚焦于各階級的革命,民族史觀聚焦于對侵略與殖民壓迫的反抗,其他還有如費正清的“沖擊-回應”說等。但這些視角,都只是抓住了近代史的一個片面,而非核心。晚清劇變只有“現(xiàn)代化轉型”這一個核心,這也是這次華夏文明新生的核心——從傳統(tǒng)華夏文明走向現(xiàn)代全球文明。但是,由于近代史與現(xiàn)實糾葛太深,以至于“現(xiàn)代化轉型”這一核心常常被其他敘事所遮蔽。我們亟需一場對近代史認知上的“撥亂反正”,正如王人博在《1840年以來的中國》中探討的那樣:只有抓住近代中國的轉型核心“憲制”,一切才能清晰起來。
-4-
國人對五四運動的重要意義一直忽視、甚至不知。提起五四,大多數人反應起的是學生的游行、對北洋政府腐敗無能的抗議、對巴黎和會恥辱合約的抗議,然而這些都只是歷史事件的表象,在內里,五四運動深刻改變了現(xiàn)代中國命運與中國邁向現(xiàn)代文明的走向。殷海光曾說:“中國的病根,也反映在代表早期五四思想的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失敗上?!蔽逅膶ΜF(xiàn)代中國命運的改變,至少體現(xiàn)在以下三點上:一,終結了1910年代尤其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啟蒙;二,俄國十月革命帶來的馬克思主義、與一戰(zhàn)激起的民族主義在中國崛起,成為后世中國的命運主流;三,五四產生了近代中國最激進的一次思潮,此后半個多世紀歷史中,中國在這種思潮中一浪高過一浪。-5-
中國最近的一次文明轉向,也是與我們當下聯(lián)系最為緊密直接的一次轉向,是1978年開啟的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進程。我們常常將改革開放視為一種政治的轉向,卻常常忽視它本質上是一場文明的轉向。一場徹底的改革,必須是從基底的文明新生,四十年來,我們追求個體權利的意識越來越強,資本的繁榮也改變了我們對財富、對物質、對精神需求的種種看法,這些事物都在重塑我們文明的特質。而對這一歷史進程最真實權威的記錄,莫過于改革親歷者吳敬璉先生撰寫的《中國經濟改革進程》。但我們必須認識到,這一轉向并不完整,無論是經濟,還是政治、社會、文化等等方面,我們距離“文明新生“的完成還有很遠很遠。但我們相信文明的歷史不會倒退,因為人們看到文明的曙光后,就不會再愿意退縮到黑暗中去。以上五次歷史的劇變與文明的轉向,從古至今跨越三千余年,距離我們遙遠的,已成為我們文明的基因,而正在發(fā)生的,則將塑造我們未來的基因。讀懂這五次文明的劇變,不僅是理解我們古老文明的必經之途,更關乎我們未來的文明與命運。正如美國漢學家牟復禮曾說:“古老文明中奄奄一息的和如日中天的,同樣都關涉著如何理解現(xiàn)在的中國?!?/span>甲辰年七月廿二,
已出伏。
財神節(jié)。
暑熱未散,秋涼已至。
揮別盛夏的張揚,迎接初秋的微涼。
愿好事隨秋至,往事隨伏出。
紅色壹號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見證,
是時代的印記,
是每一個夢想家心中不滅的火焰。
甲辰年七月廿二,
已出伏。
財神節(jié)。
暑熱未散,秋涼已至。
揮別盛夏的張揚,迎接初秋的微涼。
愿好事隨秋至,往事隨伏出。
今天是8月24日,出伏后的第一天。
紅色壹號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見證,
是時代的印記,
是每一個夢想家心中不滅的火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