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熱線:
010-68025875
周一至周五 8:30-16:30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成門外大街22號1幢8層
微信客服:hongse191919
隨著高考志愿填報收尾,學子們將陸續(xù)收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相較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,那些能夠脫穎而出的各地狀元更是成為人們關(guān)注的對象,從縣到市里到省里,狀元們迎來寒窗苦讀后的高光時刻。
一千三百年來,“狀元”這個名字曾經(jīng)風靡過整個中國大地,千百萬學子追逐著這頂桂冠,通過金榜題名,步入政壇,獲得升官晉級的機會。中國的老百姓把他們看作文曲星下凡?!笆旰盁o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”,狀元成為古代榮耀和顯赫的代名詞。
詩人與酒是天然的搭檔,今天就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及第狀元詩人的作品,品味狀元詩詞的時候,不妨一酌小杯,饒有風味。
武周證圣元年(695)乙未科狀元
《全唐詩》存其詩二十一首
詠柳
(唐代)賀知章
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絳。
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
詩的前兩句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,高高的樹干,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,下垂的柳條,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。而且“碧玉”也有雙關(guān)的意義,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,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,與下面的“二月春風”恰相呼應——“不知細葉誰載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?!痹谫R知章之前,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?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,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,并使《詠柳》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。
武周長安二年(702)癸卯科狀元
《全唐詩》存其詩二百二十二首
望月懷遠
(唐代)張九齡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詩歌前兩句是傳世經(jīng)典,相思不眠之際,沒有什么可以相贈,只有滿手的月光。詩人說:“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,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?構(gòu)思奇妙,意境幽清,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“照之有余輝,攬之不盈手”兩句詩意,翻古為新,悠悠托出不盡情思。詩至此戛然而止,只覺余韻裊裊,令人回味不已。
唐玄宗開元九年(721)辛酉科狀元
《全唐詩》存其詩一百零二首
送元二使安西
(唐代)王維
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(guān)無故人。
這首詩,對如何設宴餞別,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,殷勤話別,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,登程后如何矚目遙望等等,一概舍去,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(jié)束時主人的勸酒辭:再干了這一杯吧,出了陽關(guān),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。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,攝下了最富表現(xiàn)力的鏡頭。宴席已經(jīng)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,釀滿別情的酒已經(jīng)喝過多巡,殷勤告別的話已經(jīng)重復過多次,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,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。
唐玄宗天寶四年(745)乙酉科狀元
《全唐詩》存其詩二首
玄元皇帝應見賀圣祚無疆
(唐代)殷寅應
歷生周日,修祠表漢年。復茲秦嶺上,更似霍山前。昔贊神功啟,今符圣祚延。已題金簡字,仍訪玉堂仙。睿祖光元始,曾孫體又玄。言因六夢接,慶葉九齡傳。北闕心超矣,南山壽固然。無由同拜慶,竊賀陶甄。
這首詩是殷寅的殿試卷,詩題、詩體都是御定的,類似于命題文化,現(xiàn)場發(fā)揮,不能越限。全詩八韻十六句,五言排律,除首尾兩聯(lián)外,中間各聯(lián)均須對偶。此詩從"應歷生周日"起筆,往下各聯(lián)緊扣"賀圣祚無疆"鋪陳延伸,講求煉字鍛句,博得了皇帝的贊賞。但今天我們讀來,晦澀難懂。
宋高宗紹興二十四(1154)甲戌科狀元
念奴嬌·過洞庭
(宋代張孝祥)
洞庭青草,近中秋,更無一點風色。玉界瓊田三萬頃,著我扁舟一葉。素月分輝,明河共影,表里俱澄澈。悠然心會,妙處難與君說。應念嶺表經(jīng)年,孤光自照,肝膽皆冰雪。短發(fā)蕭騷襟袖冷,穩(wěn)泛滄浪空闊。盡挹西江,細斟北斗,萬象為賓客??巯溪殗[,不知今夕何夕。
“肝膽皆冰雪”,冰雪都是潔白晶瑩的東西,用來比喻自己襟懷的坦白。南朝詩人鮑照在《白頭吟》里說:“直如朱絲繩,清如玉壺冰”。唐代詩人王昌齡《芙蓉樓送辛漸》說:“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?!边@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純潔。張孝祥在這首詞里說,結(jié)合他被讒免職的經(jīng)歷來看,還有表示自己問心無愧的意思。在嶺南的那段時間里,自問是光明磊落,肝膽照人,恰如那三萬頃玉鑒瓊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。
時代在變革,社會在進步,科舉時代已成歷史,如今的時代那些相似于古時狀元的大學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來說,層出不窮,越來越多,但科舉制度對中國的古代社會有深遠的影響,西方社會也極力推崇中國這一偉大創(chuàng)造,對西方文官制度有積極影響。在品味古代狀元詩人的才情的時候,我們也得以看到古今中外圣賢的求學之志,也激勵著一代代人為理想而不懈奔赴。
了解更多酒文化專欄
END